《三国志13》如何科学严谨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返回 >

已发布内容

广mu无bian
广mu无bian

受坛子文字编辑所限,只能截图。
本帖阐述如何科学严谨地评价历史人物,而不是以偏概全带着有色眼镜去分析。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各位能看懂最好,不能看懂也无所谓。
本帖我只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去和人辩。

回复

碧绿的水i
碧绿的水i
这年头就是看谁能把谁扯的不耐烦了谁就赢了~~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坛子较真就输了,其实我已经输了
碧绿的水i
碧绿的水i
嗯,我已经看到了····别回了,无限的~~
孃王
孃王

我好奇的是这种说法是谁提出的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提的,不喜勿看
孃王
孃王
我一直认为评价人物,应该按照文科的思路去判断。第一次见到用公式评价人物的,神奇。
孃王
孃王
那既然是你的一己之见,又如何就定性是科学严谨的分析呢?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要论严谨和逻辑,自然是冷冰冰的公式更客观,因为不带感情色彩。文人史学家也是人,是人都有个人喜好和个人情感。
孃王
孃王
可是自古以来评价人物都是文科人物居多吧,从没闻套用数学公式去分析的。何况你构建的式子能保证对吗
孃王
孃王
再者一个人做一件事体现的能力大小,产生的影响多少,能转化成具体数字吗?如果转化不成,空有式子又有何用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每个说法都是从无到有,你可以不承认我的提法,那是你的自由。但我相信真正看懂的人,会认可我。鉴于学术背景,我有足够的自信认为我的提法比坛子很多人严谨。
孃王
孃王
或许吧,我看到你这式子也是不明觉厉。可如今评价人物什么的,还真不是靠公式,五千年来评价人物的史学家也不是靠公式评价的,嗯……所以我是难以理解你所谓的学术概念,或许你的思想超越时代吧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提这些式子的前提是不认同人们强行根据不全的史料以个例去论古人能力如何。如果要强行论,强行比较两个人谁厉害,那就要量化,那就用公式来论,把可能的因素尽量都加进去。当然公式不一定是完善的,别人有补充也挺好。
孃王
孃王
随你吧,你理科思维,我考文科思维一时半会也难以理解。反正我的话,只会回归史料,至于高端公式,我是难以理解。另外虽然人物点评难免有主观因素,但同时我等也尽量争取客观
孃王
孃王
如果你真能推动史学界的进步,那也不错。不过要是真有这想法,我建议你再历史吧,三国吧之类的,再发一帖。在本吧发,估计没什么影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发此贴其实有些较真了,在坛子没意义。推动史学界进步我没兴趣,如果史学界的人偶然看到了,能为其提供些价值,那也挺好。
超頻一族87
超頻一族87
不是文科,而是军事角度,如果对军事不是很精通那就从历史学科的角度,题主这个数学公式评价标准太奇葩了,拿到军史论坛去要被笑死的
孃王
孃王
我个人确实是看不懂……至于其他论坛,我也不是很了解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用公式评价,无非就是让很多东西能量化,更直观。但问题在于,如何转化可量化的参数,才是重点。公式一由于很多事迹已不可考证,评价时是该谨慎;至于公式二,表面上看似乎没问题,但我们看到的主观评价,无论出自哪一方,后人都可能有出于某种目的篡改,可信度未必高
tianqi6197
tianqi6197
我觉得你这个讲法挺新奇的,让我涨见识了,支持你。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谢谢支持,33楼我更新了
伊比利亚神7号
伊比利亚神7号
公式倒是无所谓,就说他那些参数的取值,主观到爆炸。还是那句话,心中客观,自然就客观了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首先我并未设置具体参数值,你还没有完全看明白。其次我是写给要给古人分高下的人看的,这本身是个主观的事情,自己随便怎么认为都可以,但若要让别人认同,那就要追求主观中的客观。
342214050
342214050

Mao=0.5*军事+0.5*政治=0.5*(+100)+0.5*(-100)≈阿斗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这里我说的能力是单指某一项能力。军事政治混在一起看自然不适用
信仰连清人
信仰连清人

思路确实是好的,综合多事件、多因素,根据加权比例计算综合值。其实客观评价人物就是这样,全面、综合,逻辑链证据链清晰明了。
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界定清晰的范围,各参数如何量化是最大难点。所以在网上不同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出入极大,究其原因还是:
对史料解读难免排除主观因素;史料的可信性、记载矛盾又要考虑史料成书因素、历史背景;而在举证时,经常习惯诉诸权威。所以无论是举证、还是理清逻辑链,都存在很大困难。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有些参数比如史料可信性还是能给个大概范围的,比如有些人只是自吹自雷,那可信度相对低,个系数就趋近于0;如果有些名传百代,那系数就比较高,趋近于1. 当然我不认为我提的式子已经是完善的。
凉风哀之心
凉风哀之心
扯这么多没用,就奥巴马和普京你分别来打个有说服力的分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对政治无兴趣,也不是清楚他两具体事例,无法评分,但这两个都是处在当今领袖顶端的人物。直觉感觉普京个人能力更优。
一起喔
一起喔

想法是好的,然而那些变量本身就得根据不全的史料给定。如果不可避免要经过一个脑补的步骤,然后后面的步骤都要援引这组脑补出来的数据,那还不如一步到位,省得费二遍事
我做人物量化,一般都是根据那些大体完整、精确的数据,比如身高、体重、高考分数、空间人气。我也尝试过靠不全的数据评分,结果打出的分数比主观印象分更离谱,因为数据较全的人显然占优势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所以我说了,数据不全的话用式子2更合理。本身强行量化人物能力是不现实的,但一定要两个同时代人物比较的话,那还是式子更客观。
一起喔
一起喔
无论是式子几,原始变量都是用史料“翻译”成的。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史料记载也是详略不一。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得出的结论,往往还不如道听途说可靠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事实上史料也是大概,理想状况下式子1体现能力,但实际非常难以应用,只能说史料较全者,式子1更有效,史料不全,式子2更合理。我这贴是有感而发,是通过式子1反对抓着个案评价某两人的能力,因为不严谨。
天道威风
天道威风

我认为本意是好的,有些人说事总喜欢带个人情绪,然而论战是要以史实为依据的,喜欢谁谁谁,游戏你自己玩,自己爱怎么调怎么调,没人管你,然而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调口水就没意思了

Archer_red
Archer_red

文史就是掺杂感情和倾向的东西,这不是理科1就是1,2就是2那么简单的事情.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如果要强行比较两个同时代的人,冰冷的数字比带着情感的分析要客观。
zhaolucy_22
zhaolucy_22

影响因子还不是你说多少就多少 你说谁高谁就高。
量化最本质还是需要让人接受你的标准。
专家法,找20个史学家打分给你影响因子,然后这么做应该凑合。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只是一个框架。真要应用的话,就需要一个标准,不光定影响因子,还要两个式子之间如何转换。
莫小沣o
莫小沣o

拿公式去套用我也是醉了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公式是为了更直观而用的手段,主要目的是提醒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注意自己的合理性,吹和黑都是我反对的。
醉汚
醉汚

其实公式不复杂,问题关键是评价分值的权重的分配,像三国志的评价分值多少,资治通鉴分值多少,建立好分值转换系统,这样评价就比较客观了。不过操作难度比较大啊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操作难度确实大,也难统一。但很多人都没看出我真正的意图是用式子1,以及式子1适用的前提条件,来提醒一些人在对比古人能力的时候,要公证严谨。
醉汚
醉汚
这毕竟是坛子吖,公正严谨在这种地方只能作标题党,真的较真反而没有市场。因为大家在这评点人物,其实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控制欲和支配欲,在相对自由的地方抒发平时在生活上的压抑,简称撕逼,有了统一客观的标准他们反而会更不高兴呢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赞同~我确实有些较真了
tao丶乐丝
tao丶乐丝

那是07年秋季学期的第一天,在曹老师的世界历史选修课上,和许多老师一样,千篇一律地自我介绍,介绍课程内容,什么时候考试,总成绩怎么计算等等。
大约一刻钟后,教室里突然冲进了四个学生,他们直接走上讲台,把老师打倒在地,分分钟拿走了他的点名册和笔记,我们都傻眼了。
事儿还不算完,曹老师站了起来。
“我没事。大家都还好吗?你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拿出一张纸,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刚刚发生的一切。’‘
10分钟后,他让我们上交自己的作文。
at this moment,他尼玛居然解释说我们刚刚见到的不是真的。
这些年轻人是他上学年的学生,他们同意参加这个模拟犯罪活动,要知道那时候我们恨不得出去切那四个学生。
然后他开始大声朗读每一篇作文。
那是我们再一次感到震惊。
学生在描述事实时存在惊人的差异。
一个学生说有四个男孩,另一个说有三个。
也有人说有三男一女。
有人说一个男孩拿着凶器。
tm还有同学说老师被打残了。有人说老师就被推搡了一下没被打。
老师读完了每个人的描述,大家都在听着。
他读完后,放下最后一篇作文,说:“历史是从撰写历史的人的角度记录的。就像大家刚刚学到的,历史可以不同,这取决于撰写历史的人。战争胜利者讲述的历史当然和失败者讲述的历史故事不同,掌握政治权利的人写历史时视角一定和没有政治权利的人不同。在我们开始世界历史之旅前,请大家记住这一点。现在。。。打开书,翻到第一章。”

wowow戴拿
wowow戴拿

这只是如何用题主的方式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科学和严谨体现在哪?不过这个东西我还是支持的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科学严谨体现在考虑是否全面(比如战场战败,但要衡量能力的话却要综合其他背景因素),事件有轻重之分,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比如式子1属于定义性的,式子2是估算性的。史料缺失严重的话,式子1定义区间的有效性就大减,由此得出的误差就很大,甚至是不公平的。史料完整的话式子1的准确度高于2
ko991000
ko991000

逻辑+事实就可以了,题主其实也没有必有动用数学大法。
事实上三国游戏中武将的数据是基数+序数结合起来的,比如说吕布武力100和诸葛亮智力100的设定就是一种排名。所以纯靠数学计算真的很有可能导致精确的错。
我想起了被计量经济学支配的恐怖

回复

银河xx烈火
银河xx烈火
让价值观先行见鬼去吧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列那些式子不是真要给人评分,而是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一些人逻辑有漏洞,然而很多人都没看明白。
银河xx烈火
银河xx烈火
现在很多人大抵是连逻辑都不知道的,都被价值观先行的大环境所影响了,要说明的话,还是需要更加简单易懂的逻辑而非公式来打脸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光跟人说逻辑很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是逻辑,而我列公式就是为了逻辑。
银河xx烈火
银河xx烈火
数学不是逻辑的全部,
银河xx烈火
银河xx烈火
大家不明白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叙述并不好,不会举点例子吗?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数学不是逻辑的全部,但能直观体现逻辑。我只建议方法,说明一些道理,并解释为什么有的情况某些方法是不合理的。我不去举例,坛子容易撕。
24472491
24472491

用理科思维看待文史的人应该回去多读些书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你这话隐含的优越感不知从何而来。如果要对比,就要量化,有量化就有数学模型。而且我多次声明主要目的并非要给人打分,而是人们打分评价作比较时要综合考虑。
24472491
24472491
我一个理科生我还来文科的优越感?呵呵
24472491
24472491
人物评价带感情色彩有何不对?你这套东西拿到历史角度来看就是搞笑的,别以为用了数学公式就显得客观,那也只是逻辑思维上的客观而已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那我只能说你没有明白我的意图。当然多读书是恒成立的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没指望你认同。
銆庢竻鈾涘噷銆
銆庢竻鈾涘噷銆

能给出定性结果就不错了,定量还是算了吧。况且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没必要强求别人和你一样。
不过一直有疑惑,很多历史名人是否过誉?集体的荣誉归于个人。就如曹操,曹操能力出众,政治军事什么的。虽说曹操自身能力出众,但是我们经常讨论的“曹操”应该更多的是“曹氏集团”吧。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你没明白我的真实意图:我是以此说明一些人(吹或黑)所用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并不是非要给人打分。
nak1011
nak1011

好奇问一句,照这逻辑,商纣王如何评价?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纣王我不是很了解,政治、军事、或者谋略相信有不少记载。对此了解的人可以试试,但我所列的方法指单一能力,不能军事政治合在一起用。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此外,单拿一个人是不能用公式评价的。只有拿两个人作比较时才需要量化。所以我说我的主要目的不是要给某个人评分,而是在比较两个人的时候需要考虑更多因素。然而很多人只停留在公式上。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用公式量化无非就是为了比较,要两人以上本就无需赘述。重点在于公式各系数,参数的合理性。公式一也许不完整,但有据可查,经得起推敲;公式二主观评价,带有太多主观因素,可信度成疑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首先式子2是约等于,其次式子2里有系数,就是为了可信度设置的。另外,设置了全局可信度的前提下,只要不是跨代,还是能相对公平对比的。还有,我们没人是活化石,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么点残留物,所以如果硬要对比两个历史人物,具体史料又缺失的话,我们除了历史评价还能根据什么?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再者,历史评价虽有主观因素,但鲜有颠倒黑白的,可以打折扣,但无法改变正负。有兴趣可以看33楼,我另外做了些说明。谢谢看帖。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约等于是虚的,置信区间到底是多少是无从得知的。主观评价有没有颠倒黑白,鲜有不代表没有,特别是在中国这个能大兴文字狱的君主集权国家。通过有限的资料,以重点结果入手,我倾向于这种评价方式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参数设置可以数据离散化,至于评价,我设置了多方评价以及评价的有效性。至于你的评价方式,我保留看法,可以举个例子,某个历史人物一直打败仗,但基本都是虽败犹荣,所以到你那边这个人可能就是无能了?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的,结果论英雄,一次打败仗可能是虽败犹荣,多次打败仗,要么战术层面无能,要么战略层面无能,特殊情况,比如行政手段干预且能证明的例外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所以说你的结果论英雄是有漏洞的。多次败仗,可能有特殊因素,可能势力太弱,但不一定就是无能。所以我的式子1里才设置了ui 这个参数。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而ui本身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势力弱的影响主要在战略层面,局部地区的战术层面不一定也弱,更何况,没有以弱胜强的实绩,只能证明这个将官上限必然不高,泯然众人矣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无法认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霸王那样以弱胜强。此外,例子本身偏极端,但为了查漏,必需如此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张辽防孙权不是以弱胜强嘛。我的意见很简单,要评价一个人,最完善的肯定是有详细的资料去辩证。资料不足肯定会有疏漏,但主旨必须是基于实绩。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假如评价同时代的两个人,可能资料不够全,但不全对双方而言是一样的。基于实绩,即便另一个人可能有资料未记载的胜绩,那权重也是必然不如有记载的实绩,忽略也没什么问题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的观点,大家都资料不全,一方却威名远扬(且各方公认),另一方没有,说明什么?此外,威名远扬的一方可能败仗多,但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居多,另一方只记载了一些胜绩,那我是不是要谨慎对待胜绩和败绩?考虑到这些问题,我都设置了相应的参数。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而具体参数的设置,以及败和胜对应的取值,不在本帖范围内。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说不是所有人能像霸王一样弱胜强,不代表没有。张辽确实非常厉害,历史评价也不亏待他,他也进了武庙。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没有实绩验证的所谓威名远扬,我是不能认可的。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环境下,所谓各方认可就更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假如抛开实绩仅凭在不知真意的后人评论中臆测,那和以讹传讹没两样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只能说,凡事无绝对,你非要挑刺,肯定能挑到。中国现在的大环境确实有很多人道德败坏,但不能代表古代。史官有差异,但总体评价不会乱来。即便现在,对当年盲目崇拜(的历史)也在修正。
是个人我就想艹
是个人我就想艹
我之所以要举纣王为例子,目的还不明显吗?对于颠倒黑白,能大兴文字狱的古代,比起通讯异常发达的现代,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我不否认我就是讨厌关羽我要黑他,但基于实绩评价,我认为是正确的,所以,即便再多说,我们也是没法达成共识了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基于实绩评价理论上当然是正确的,但我的目的是避免出现以偏概全。另外,我同意我们无法达成共识,就这样吧。
5千年木落归本
5千年木落归本

影响因子,事件属性,能力幅度等等很难定量啊,说白了还是靠感觉,玄学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只是框架,我并没说是完善的。而且我主要目的不是给人评分。
王羽惊雷
王羽惊雷

其实最麻烦的事情就是无论是记史还是其他,这些记叙没有不带感情色彩的,如果完全以不带感情色彩的东西来评价人其实就和机器无异了,这反而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记史带了感情色彩,现在的人评价再带感情色彩,那这样的评价没有意义,因为不公正。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想说的是在对比两个历史人物的时候,有些方式是有问题的,是以偏概全。比如我提到的什么情况下式子1就行不通了。倒不是要对单一人物去评分。没有比较就无需量化。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我个人认为Ui取值不宜小于0 。一个负值带入总量容易造成误差。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恩,没有统一的标准的话,确实可能,感谢指出。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看了下贴,看来层主是懂我的意思的。33楼我又做了些说明。
风中一飘絮
风中一飘絮

这个很难用数据去量化,没有绝对合理的标准,而且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历史事件和大部分资料也真假难辨~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认可没有绝对合理的标准,但有相对合理的标准。不是真的要量化某人的能力,是相对量化,即使算出来是0也是合理的,目的是比较人物,不代表真实能力为0。可以看33楼我重新解释了下。谢谢阅贴
weidong514
weidong514

数据化历史人物本来就是无稽之谈,只不过游戏人人爱。
以及游戏最大问题不在于数据判断强弱,而在于无法把真实社会态势用数据体现出来。
玩家下野再出仕轻轻松松,真要搁后汉,你能?
玩家随便笑话许靖这票数据不高,史载不突出甚至劣迹者,真要搁后汉,你敢对士人尤其是名士多放一个屁?
至于选吕布这些边地武人当游戏角色然后随便爆天爆地,只想说,游戏好就好。

回复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知道一骑帝在项羽吧受过刺激。但还是要解释数理社会学/社会统计学是真实存在的。量化是评价一个个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所谓“在于无法把真实社会态势用数据体现出来”不如说是计算中所应用的变量不够多,取值不够精确,不够客观。不然社会学里的各种指数,各种index难道真没有参考价值?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我也混国吧,我也赞同文字表述。但我不反对数据化,或许因为我是理科生,对数字更敏感。但国吧就没有黑吹?不照样整天骂。那既然能在三国志原文上相互辩驳,同样也可以让数据上下浮动。吧主你有点太执着了。
weidong514
weidong514
什么情况就受刺激了?讲道理,我是觉得数据化历史太SB了,自以为耻,不再玩了,好吧。
weidong514
weidong514
至于国吧,国吧有谁敢在我面前玩数据化的?黑吹我不禁,毕竟陈寿写三国志就是出了名的内涵,但是数据化历史,除非是玩游戏,否则就是无稽之谈,好吧。
孃王
孃王
这个方法(公式)或许可以评价当代人,但古人,年代越久远变数就越大啊,因为根本无法把史料转化为数字。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我们现在打的字就是0跟1转换来的,本身就是数据。就好比在国吧吹黑,论点12345条条框框一应俱全。统计学不过是将三国志转换为数据库。将地点,时间,人物,事件,时间设置成不同变量,根据不同记载取其有效中间值。只要数据库够大,各项数据皆可量化。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诸葛亮可以得为1101110111,曹操可以得为110001001。吹黑不过是因为抓住了对方的漏洞进行反击。漏洞就是某史料记载。同样是三国志这个主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只不过是三国志过于精短,人物过于稀少,无法得出有效值。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但既然题主评价的是历史人物,吧主回的也是历史人物,那我就想驳一下。我认为近现代史中有足够的数据能够给予某个体较精准的数据值。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自然记载越少的误差越大。但应该可以给出部分答案。既然是数学表达,3x+5不也算答案吗,国吧天天吹黑的不就是那个x吗。上汉中王表次位表,黄龙甘露碑排位这些完全可以数据化,成为某个体值的一部分。
孃王
孃王
历史争论确实一直没有中断,同理你用公式也会如此。人文情怀,难以用数字去统计去计算,至少目前来说是没有的
孃王
孃王
而且虽然公式的冰冷的,但你们转化的史料记载或者人物评价可都是有感情的,你们把这些转化为数字再代入,不觉得不伦不类吗
weidong514
weidong514
那就客观点,就说三国志好了,吴书多取材韦昭,而韦昭因为是张温一党,故意不载他人。陈寿自身也是尽可能专美晋朝显贵之父祖及乡党。对于他者也是多简略乃至贬斥。之后裴松之补注,也是态度鲜明的褒贬。问问这个作者喜好得高下的诸传记如何数据化体现?按多少幅度增减的?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既然梦阳已经总结了。我也总结一下。感情是无限的,数据是无限的,而文字表达往往词穷。哪怕世界上有一万种说爱的方法,1到10000最多不过是5个字节。而数据能表达的远不止5个。我从来没有反对文字叙述。但既然题主提出的是严谨的,精确的方法,那我认为数据自然最佳选择。
孃王
孃王
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转化出的数字会引来更大的争议。我想还没等你们套用公式,就先吵起来了
孃王
孃王
就好比这个公式要求史料记载可信度作为数字代入,好,那问题来了。一部史书的可信度转化为数字的时候肯定会引发争论,这时候你们还是难以避免的混入人文因素。毕竟史料是人写的,而评判的读者也是人,根本无法回避人文要素
孃王
孃王
那样转化成数字这一过程,就难免就会变成你口中所谓的吹黑。数据都难以确定,有严谨的公式也没用啊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lz的公式套用的不过几个变量,跟动则上千上万变量的社会统计学完全不能比。三国再怎么遥远,要得出有意义的值,上百个变量那是至少的,像光荣这种统武智政+20个特技+战法+威名也不过30来个变量。我赞同的也只是lz这种思路。但我反对一骑帝的历史不可量化论。
孃王
孃王
我觉得社会学和历史量化还是有区别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历史量化还没有做到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恕我直言,如果史书不可信,那就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如果只是根据作者的喜好而对于某些人有偏见,那完全可以根据后人的评价取有效中间值。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当然,这个值必须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换算,计算方差,最后得出某某=34528±123这类有效数据。至于那些无法参考比较又或者浮动大的人物,国吧不就是吹黑这些的吗。通过数据解释为什么国吧吹黑。
weidong514
weidong514
中间值幅度怎么取?随便举个例子好了,曹操留府长史王必,这个人,曹操心腹中的心腹,霸府第一人,但是因为金祎、韦晃叛乱而身死。很想知道他数据幅度如何判断的?如果给高了,没有几句史载表现来支持,给低了,他是冠盖曹魏诸文武的第一人,岂不是下面的全都很LOW?
weidong514
weidong514
至于史书可信与否,讲道理,所谓的数据化历史,依据就是史书作者自身喜好下的产物,先不谈实打实的考古实证,量化历史,依据却是某个人自以为的历史,怎么公允公正的?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我们对历史的评价基于史书,价值观,喜好。数据基于史书,后人评价。根据记载的严谨性,后人评价的差异性,数据给出的范围大小相对不同。这是数据统计的最大问题。但数据不行,同样我们也无法用文字表达该个体。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例如,王必是个好人,数据显示王必=60±40。但在史料匮乏的三国志里文字能评价王必?所做的不过是阐述。而数据能给出中间值和范围。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至于公允公正,只要作者不把黑说成白的。那就是准确性的问题。
Meshen☆强
Meshen☆强

说到底还是个人喜好。就算是正史也有人不信。我是文科生,用理科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无法理解。

都市牛郎60
都市牛郎60

题主想说的是 如果历史不可信 评价都是p

不够用_芯
不够用_芯

想起隔壁金庸吧量化论武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金庸的是小说,作者写小说时心中已有强弱之分,量化相对简单。历史记载没有预先设定强弱,还是有区别的。我写这些不是要给人定绝对分数,而是指出一些人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某些方式是逻辑不公正的。谢谢吧主阅贴
丶大御巫黑卡蒂
丶大御巫黑卡蒂

你能力和成就比历史人物高可以随便点评,否则基本没有意义。

回复

羊羊七的小号
羊羊七的小号
我的贴是给特定群体看的

发布回答

坚持原创,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