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布内容

刚开始本质都是好的,但是慢慢人心就变了。

立谁不重要,展示威势才重要
宇文泰拥立年长的皇帝,不是表忠心,是想表明自己有多厉害。董卓也同理

你说的只是其中一方面,他另一方面是想树立权威

有2个奴仆,一个呆笨,一个聪明,你选哪个?

董卓进京曾经征召名士士族做官,无奈没几个人给面子,后来发现杀人可以使别人屈服,越杀人人们越看不起他走了极端

汉室衰落非他一人之过。。。他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何进。。。

我感觉他换废帝就是为了树立威信。至于选的皇帝有没有本事他可能无所谓,反正他觉得再有能力的皇帝也逃不出他手掌心,说白了就是自信过剩。就像赵高明知道胡亥比子婴好掌控,他还是杀了胡亥立子婴,最后因为太轻敌被子婴反杀了。

也有一种说法是董卓其实也心系汉室,不过与士族利益冲突且作风日益残暴,最后才被王允害死的。王允也不是好鸟,搞死董卓的目的八成也是让士人重掌朝政,可惜完全控制不了董卓的部下。至于董卓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许只有他本人清楚了

聪明是一回事,最重要的他跟少帝有仇

董卓是忠于汉室的 只不过进京无法服众 听信十常侍的谗言 才做出昏庸的决定

因为刘协跟他是亲戚

有说因为董太后的缘故

我想董卓也不会想到他死会死在布布手里

太师是大忠 不然也不会废得没用的少帝 立有才的献帝了

董卓出生不好 与士族冲突极大 要立威

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如果这也叫忠?那历史上那些遗臭万年的表示都有话说了。

你就想,你们单位的领导或者学校的校长A一直在领导你们,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路人甲,说:“A太愚笨了,把B换上去当领导。”你是觉得以后你该听B的话还是路人甲的话?

董卓轻视皇权,在古代这是大逆不道的。而且之后还罪行累累。
王允不一样,大义旗帜他举得

不好说,可能曾经有吧。董卓早年为朝廷打西凉,可能这个时候有吧。但是经历过多次生死劫难,然后朝廷又被宦官、外戚、士族掌控。董卓后期屯西凉,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说明他早就想造反了。至于立献帝,据说是因为他孤家寡人,不牵涉到外戚。
当时阶级歧视特别严重,吕布杀了董卓当了大官,王允还是歧视他只是一介武夫罢了。

其实当时每个人都从小接受忠君爱国的教育,每个人都是有忠君爱国之心的。

坚曰:"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温不忍发举,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因起出。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然闻坚数卓三罪,劝温斩之,无不叹息。
董卓没进京前,别人就不认为他是好人

还洗什么白,看他做的那些劣迹斑斑的事,就是个屠夫刽子手。

桓温还立五十岁的长君呢,难道也是忠臣。行废立不过是立威,同时也能筛选哪些人听话哪些不听话。换一个聪明点的傀儡也是能控制住的,事实证明汉献能力也是平平。

他会杀了你全家老小,强奸你的妻女,没收你所有的财产再一把为烧了你家房子,还要把你拉去做奴隶为他宫殿,一直干到死为止。

因为少帝是何进一伙的啊

董卓还是挺有手腕的,可惜士族不叼他,比曹操还不受待见
发布回答
坚持原创,谢绝转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