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布内容

抛出夏侯惇和曹操关系好这层要素的话,前将军怎么就比四征大了呢?要知道四征是靠军功升迁,而夏侯惇缺的就是军功,要一时间凌驾于曹仁之上,也说不过去

而且张辽【转】前将军很说明问题了,升官要么用拜要么用迁,转是调职。所以四征在那是就已经和前将军平起平坐了

另外夏侯惇伏波将军是汉官,但前将军是魏官。这个只要看懂那段记载,就能明白。不过估计是因为夏侯惇的关系,魏国的伏波将军也变得挺有意思的

【 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注意最后一句话,夏侯惇强烈请求,所以拜的肯定是魏官,否则岂不是打夏侯惇的脸?而且当时代汉已经是大势所趋,继续当汉官也没意义

魏制的伏波将军也很有意思,【 破吴於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将军,屯新野。大军南征,到精湖,宠帅诸军在前 】 【黄初三年,假宠节钺。】一个伏波将军能统率诸军,还有假节钺,也很神奇。我想可能是纪念夏侯惇的缘故

还有关于皇甫嵩董卓,以及邓艾钟会,我觉得其实和官制关联不大,反而是政治因素居多,地位低的都督地位高的,明显是一种遏制,恶心双方(所以后来董卓皇甫嵩,以及邓艾钟会都开始撕逼了)

【 迁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 】按照魏制四镇和左将军地位差不多,而四征又比四镇高(参考曹休升迁过程),所以曹操时期,或者说曹丕称帝前,双夏侯曹仁张辽平级,地位比于禁乐进高一些。所以就能解释为啥于禁是受曹仁节度了

四征不是长设军衔,貌似。

四征是需要打仗的时候才设的官职,因为三国是乱世,所以四征几乎等于长设了。

建安十九年至建安二十年(214—215年)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乐进数有军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不久,乐进迁右将军。[9]
建安二十年(215 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
乐进和于禁是同期左右将军,这时候他们外姓第一没毛病

徐晃好像只做到后将军

【后从征孙权,假进节。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
乐进当右将军是合肥之战后的事情了
而且从合肥之战的具体记载,也可以看见三人没啥上下关系,比如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与吕蒙、蒋钦、凌统等在后张幔饮食毕,垂当发。魏将张辽帅六、七千人奄至,围遮数重。
】
合肥一共七千多人,结果张辽能统帅六七千人,你说乐进是主将,不觉的有些尴尬吗?

固,执意,坚持的意思
请,就是请求
固请就是执意请求
乃,于是的意思
所以夏侯惇虽然听了曹操的友臣话语,还是执意请求做魏官,于是……曹操可不封他做魏官吗

平级 但是征字是军功非常卓越的人 实实在在打仗打出来的 都是领兵防守咽喉的 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 让能打仗的 会打仗的去把手咽喉 让能屯粮 能练兵的去训练军队

还有 于禁有什么权利 中央军总权还是曹操的 只有曹操让他带兵出去他才能出去 张辽他们不一样 干的就是防守的活 敌军来了可以先打后报

大或者小没有严格定义,那个动乱的年代,官职体系乱的一塌糊涂,征西将军黄忠想打个架还得杂号将军赵云给予兵马

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汉朝官制,尤其是那些整天杂号杂号叫的人。其实汉朝的将军都是在出任务的时候给加个将军好,所以大部分都不常置,不常置的都是杂号,常置的重号将军除了大将军外也就三个,一个是骠骑将军因人而贵,由于霍去病的缘故成为常置,还有两个是征西和度辽,因为汉朝经常对这两个方向用兵,所以常置。其他的全是杂号

6楼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将军之间的品级差别是在三国后期才出现的

四征将军是将军出征时官职,张辽曹仁在外戍边,大夏侯于禁在国都待机,是四方将军

夏侯惇一直拜的汉官,其余众臣拜的魏官,夏侯惇和曹操同为汉臣,是同僚关系(至少曹操是这样以示亲近重视的吧),其余都是曹操的臣下,是从属关系。夏侯惇强烈要求才给拜的魏官,所以他这个官衔我觉得不能拿来和曹仁他们比大小,属于特殊情况。安慰奖的感觉

之前封的是汉朝官位,比如夏侯惇汉前将军最大,之后封的是魏国官位,张辽因为击败孙权有功从杂号晋升为魏前将军(而魏是四征在四方之上,汉是四方最大),性质不同,难道不懂?不过实际上是差不多平级的,只是四方坐镇中央朝廷,而四征多封给封疆大吏。

按理说。应该是升职。为了恭贺新皇帝晋级,新皇帝手下升一级或者半级貌似都是惯例吧。。。。。一个历史盲的留言

就年龄来说,夏侯惇于禁乐进朱灵是老一辈,张辽曹仁是小一辈,夏侯渊也偏小,去游戏里看看生卒年就明白了
发布回答
坚持原创,谢绝转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