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3》【揭秘】一代奇才廖立惨被流放:为何被诸葛亮打压到死?返回 >

已发布内容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廖立 (三国时期蜀汉谋臣)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荆楚一带的奇才。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但是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先帝(昭烈帝刘备)一再失策、导致荆州覆灭、关羽身死、夷陵之败损兵折将等等,他还诽谤众臣,最终廖立被废为民,最后在得知诸葛亮的死讯时,廖立郁郁而终。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廖立字公渊,荆州武陵人,刘备夺取荆州后,先被任命为从事,二十多岁时出任长沙太守,是刘备占有的六郡军政长官之一,对割据一隅之地的刘备来说,廖立算是一路诸侯。长沙被吕蒙夺取后,廖立逃回成都,刘备不仅未追究失地责任,更迁为侍中。侍中地位虽然不高,但与皇帝十分亲近,显然,刘备十分器重廖立。诸葛亮对廖立评价更高,孙权派使者询问荆州人才中,谁最为出类拔萃?有经天纬地才能时,他点评道:“庞统、廖立,楚之良才也,当赞兴世业者也”。庞统才能后人熟悉,如不是中箭身亡,其在蜀汉政权的地位及影响将举足轻重。能将廖立与庞统等量其观,可见其才能非同一般。
诸葛亮率兵“北伐”时,身为长水校尉的廖立,对来访者李邵、蒋琬讲了一段话,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大军就要出发了,你们都喜欢听从,却不肯据理加以劝阻。第二,当年先帝就发生战略失误,不能在夺取益州后,立即北上夺取汉中,却同孙权争夺南三郡(指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结果是空手而还,徒然劳苦了将士民众(这都是不听忠告的结果)。第三,由于没有及时夺取汉中,曹操后发先至,更以汉中为依据,派夏侯渊、张郃南下小巴山,几乎使益州得而复失。第四,直到后来才夺得汉中,但付出关羽荆州失败,上庸孟达投敌,刘封被杀的惨痛代价。第五,关羽恃勇蛮干,领军作战没有方略,只知道一味冲杀,前后多次打败仗,造成众多将士无谓牺牲。第六,向朗、文恭十分庸俗。文恭身居侍中,但做事缺乏纲常法纪;向朗过去就吹捧马良兄弟是圣人。让这样的阿谀之人做丞相长史,当然会言听计从。第七,中郎郭演长(即郭攸之)只会跟在后边摇旗呐喊,根本没能力与商大计,但今天却占据侍中高位。第八,王连是个俗不可耐的人物,就是能残酷地剥夺搜刮,致使益州民众贫困不堪。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将廖立八条内容归纳起来是三点。
其一,先帝刘备时,曾发生过战略错误,主要是轻启战端,徒然造成重大损失。言下之意是,要接受这个教训,不应该贸然“北伐”。
其二,批评诸葛亮使用提拔官员发生偏差,使用了一批德寡才拙的庸俗人物。
其三,应该体恤民众不堪承受的负担,再不能像王连那样剥夺搜刮百姓了。
李邵、蒋琬并没有从廖立尖锐批评中清醒过来,而是看作不协调声音,回去后向诸葛亮作了汇报。诸葛亮上奏刘禅,弹劾廖立三大罪状:其一,“信口开河贬低群臣,公然说国家不任用贤达而使用庸俗官吏,身居高位的都是卑鄙小人①”。其二,诽谤先帝。其三,“将军队兵众简练,部伍分明”的训练成绩,斥之为不足一提。
这三条“罪状”需一一剖析。

回复

liuyuqi1224
liuyuqi1224
这S B有脸说?第一条自己不战而逃才导致刘备不得不亲自率军除川,第二条自己不知道尽忠职守临阵而逃也配说别人庸俗?
354260913
354260913
人家把这些污点都是建立在他的那些观点未实现而造成后续这些失败的,问题是皇叔还捧他了....
yangjie6868
yangjie6868
没有政治智商死的不冤,死了的XX才是好XX为理论只能说自己找死
hudou517
hudou517
说不尽忠职守不太对。荆州陷落,全军覆没,一个文官能做什么?没投降就是忠臣了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第一条,批评诸葛亮任人标准发生偏差,是以事实作依据的,向朗、郭攸之、文恭等已盖棺定论,他们确实很平庸,平庸得无可圈点。王连对民众的苛刻与否,已是后世评论者的立场问题,见仁见智的分岐,全在于此。诸葛亮不等于国家,把国家作挡箭牌,只能表明手段的拙劣。廖立批评用人不当,是实指,都有具体人,并没有一概否定。“万人率者皆小子”是诸葛亮强加于他的极端之辞,先把对方推到荒谬绝论的地步再加以挞伐,很失公正。
第二条,廖立对刘备并没有无中生有地横加指责,而是针对东三郡争夺战、汉中争夺战和襄阳争夺战三次失败总结教训,不能说是对刘备的诽谤。以这些教训做借鉴批评诸葛亮“北伐”,恰好反映了廖立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战略目光。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对其他人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感慨除批评其他大臣无能之外,更包含了对刘备决策失误和指挥无能的指责。如果廖立有诽谤刘备的嫌疑,那么诸葛亮又是什么?当然是同一性质的罪行。
第三条,军队不是放在桌面上刺激胃口的“看菜”,是打仗用的。其训练有素与否,需放在战争实践中检验。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已方军队的实力,并与敌方相比较,是三军统帅必备的素质。然而人们普遍存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弱点,容易夸大己方优势而漠视对方。诸葛亮“北伐”五战五败的历史,正验证了这一点。廖立对诸葛亮训练的军队不甚看好,既是正视蜀军本身的不足,更包涵对战争双方军力的比较,他较为客观冷静。

回复

年华似水流ls
年华似水流ls
北伐五战五败,也是笑话
德甲王
德甲王
司马懿表示不服
省港澳瞎话王许
省港澳瞎话王许
五次北伐没有一次达成战略目的,能叫胜?当然,如果诸葛满足于几万户人口的话,那可以称为大胜了
年华似水流ls
年华似水流ls
笑了,你知道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的?
逝去的梁萧
逝去的梁萧
看到这里就知道这贴子的水平了
风神新
风神新
北伐的蜀军主力 魏军从不敢刚正面
月夜之念
月夜之念
魏军主力也不在那边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廖立是荆州人士,具有同庞统相匹的才能,更拥有年龄优势,应该成为诸葛亮重用的非常人物。只是廖立不仅不肯加入荆州籍帮派体系,还对诸葛亮提出了尖锐批评,一是批评他蓄意提拔重用荆州籍官员;二是批评他贸然进行不可能胜利的“北伐”,所要终结的,则是诸葛亮登上皇帝宝座的意图。这两点击中了诸葛亮要害,自然引起他的恼恨。
在《诸葛亮集》中,陈寿又收集了诸葛亮弹劾廖立的另一份奏章,显然是同李严一样,刘禅对第一份奏章没有批复,故而又有第二份罢免流放廖立的奏章。
由于对现实“罪行”弹劾未能奏效,诸葛亮又对廖立 “历史旧账”进行弹劾,共列举五条:
其一,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开门就敌。其二,任巴郡太守期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众人有意见,瞧不起②。其三,任侍中时,曾在皇宫持刀杀人。其四,跟随大将军则诽谤讥笑大将军。其五,嫌将军职位低下,曾找我要进入五校尉之列,列入五校尉(任长水校尉)后,仍然怏怏怀恨。
细究弹劾廖立的理由,都难以立足。
第一条弹劾廖立丢失长沙郡地盘的过失。诸葛亮杀刘封,贬彭羕两个建议虽理由不正(担心“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担心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也能让刘备加以采纳,说明他的建议很有份量。对廖立丢失长沙的过失,诸葛亮无非是两种态度,一是要追究责任,二是主张不予追究。如果诸葛亮当时主张处分廖立,从结果看,是刘备将他否定了,刘备认为责任并不在廖立,故不予处理。如果当初诸葛亮曾为廖立说情辩护,那么,这时更不能出尔反尔。无论是说情辩护或力主处分而未被采纳,都是刘备做的主,刘备做出了最后决定。在处理过几年之后,没理由重新翻出来重新清算。

回复

仓库老妖
仓库老妖
有哪些依据可以说明诸葛亮有当皇帝的意图?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第二条弹劾廖立任巴郡太守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众人有意见,瞧不起”更荒诞不经。同后世“莫须有”(或许有吧)三字如出一辙。说不清就不能说,强说只能是瞎说;众人有意见得看是什么意见,既有是与非之分,也有原则性与无原则纠纷的区别。没弄清乱说一气,对意见不分是非曲直,只能说诸葛亮在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排斥异已。
第三条弹劾廖立侍中任上在宫中持刀杀人。同第二条一样,都发生在刘备时候时期,刘备还是以不予追究处理过的,没理由旧事重提。
第四条弹劾廖立品德。以内容看,大将军大概指的是前将军关羽。关羽任襄阳太守董督荆州时,廖立是长沙太守,两人有隶属关系。如指廖立在长沙时诽谤、讥笑关羽,以关羽傲视士大夫的骄狂态度和狭隘心胸,断不会轻饶廖立,不会留给诸葛亮清算。如指与李邵、蒋琬的谈话中批评关羽,则是在总结教训,谈不上诽谤讥笑。关羽死后,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追赐其为壮缪侯(勇武而荒谬),这是对关羽最为严重的批评讽刺,要比讥笑严重多了。如果讥笑关羽能成为罪名,正式追赐壮缪侯该当何罪!

回复

年华似水流ls
年华似水流ls
关羽在景耀三年得谥,你告诉我一个在建兴十二年就去世的人怎么从坟里爬出来给关羽定谥号?
年华似水流ls
年华似水流ls
壮,武而未遂曰壮,缪,武功不成曰缪,明明是惋惜关羽失败,称不上美也称不上恶,怎么能读出(勇武而荒谬)?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因为题主认为谬和缪同音同意
东城卫—龙
东城卫—龙
勇武而荒谬笑死人了,早就被人驳到烂的帖子,题主转帖不注明就算了,能不能自己查查有没有问题?难怪现在网文正史党越来越多。
滐渃_雲海
滐渃_雲海
这个意思 就是和珅乾隆时期得来的钱款 嘉庆没理由算旧账
最爱柴刀娘
最爱柴刀娘
以我这水平都知道,哪能因为字一样就是一个意思呢,
神灬科诺
神灬科诺

第五条弹劾廖立讨官要官。发生在诸葛亮、廖立两人之间的事情,原本难判断是非曲直,没有自己主张自己举证的道理。既然廖立是可与庞统匹敌的经纬之才,就应该像重用马谡、费祎、杨仪那样破格重用,没理由论资排辈加以压制。不肯重用廖立的原因,只能从廖立不肯加入荆州帮这方面理解。
五条理由都不能成其理由,然而却一再上奏,无非表明诸葛亮必欲除去廖立的决心,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诸葛亮在弹劾廖立的第一份奏章中,已明白宣示了目的:“羊群被一只羊扰乱,都能为害,更何况廖立身居高位,中等人之下,哪里能识别他是在妖言惑众③!”就是说,诸葛亮最担心廖立在朝堂扩散批评他组织荆州籍帮派体系和“北伐”决策,从而使自己的皇帝梦化为南柯。
诸葛亮造成不处理不行的局面,刘禅只好对第二份奏章作出批复:将廖立流放到汶山郡不毛之地。
陈寿在为廖立作传时两为其难。一方面,他要维护诸葛亮高大形象,所以将责任尽归廖立;另一方面,他难以泯灭是非观念,所以在诸葛亮死后,记述了姜维到汶山同廖立见面的一节,引用姜维的话说:“廖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并且追记了一句,廖立最终死于流放之地。也就是说,因为廖立的意志并没有因流放受到消磨,姜维又缺乏心胸气度,不敢对他加以启用,遂使西蜀这一少有英才终究埋没,总算以曲笔宣泄了胸中块垒。
①原文为:“臧否群臣,公然宣称国家不任贤达而任用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
②原文为:“领巴郡则有暗昧阘茸其事。”见《三国志·廖立传》注释《亮集》
③原文为:“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以上史料未曾注明出处的,均见《三国志·廖立传》

回复

年华似水流ls
年华似水流ls
一个让他当太守敌人来了就扔下城跑了的人,叫诸葛亮怎么用?[西土之士咸服亮之器用]视而不见?费祎杨仪怎么破格了?
土豆娃22
土豆娃22

以前不懂 看了这张头像懂了 ,因为长的丑

tgbmju123
tgbmju123

活在评价里的廖立

年华似水流ls
年华似水流ls

刘备对廖立算好了,结果人一死廖立就开嘲讽,怪谁?拿廖立黑诸葛亮不问问诸葛亮忠犬廖立的意见?

陌晓呆
陌晓呆

如果说一开始,还觉得题主说得有几分可靠性,看见下面这句:
【诸葛亮“北伐”五战五败的历史,正验证了这一点。】
我瞬间觉得题主写这个是专门用来黑诸葛亮的

扎入心的水滴06
扎入心的水滴06

别的不懂,但是我知道陈寿是有黑诸葛的,不仅明面黑,暗地也黑

回复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看蜀传看完再装
5744532
5744532
有蜀传这玩意儿?三国志不是人物列传?编年史得好久以后了吧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陈寿写的算黑么,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三国志蜀传。说的都哪跟哪
5744532
5744532
蜀不置史就是陈寿说出来的,诸葛期间废除史官,很多史料语焉不详。这不就是黑诸葛有私心吗。。。
5744532
5744532
有话好好说发啥呵呵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看完这个再说陈在黑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陈寿黑诸葛亮,我真曰了狗了,写的差点没当神来拜了
5744532
5744532
黑他就一定不能记载他的好处吗,有私心一定是掌权的私心吗,况且而言,陈寿黑诸葛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不说了,整个蜀传就差贴上诸葛亮大传这个名字了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编年史和传记那个先你就百度下吧
5744532
5744532
我只听说有三国志蜀书某某传,没听说过蜀传另外也不是捧大神,诸葛传的评语很清楚地指出了诸葛本人的优缺点,以及连年北伐的耗损民力而功效不大,蜀不置史也是陈寿提的,究竟是黑是褒不清楚
5744532
5744532
这个是我疏漏,没想到春秋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哪里凉快哪里睡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我觉得层主在与语言严谨上并没有问题,陈寿的三国志只有蜀书没有蜀传,记、传、书、纪是有区别的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你并没有搞清楚黑的意思吧,史官本身在于记录历史真相,记录他的优缺点并不意味着或褒或贬,而诸葛亮传评语则是陈寿的主观看法,从他的评语来看,虽然他有评价诸葛亮的不足,但是也为诸葛的不足做了辩护,整个倾向是偏于褒的,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当 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 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 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用天命有归,时无名将来替诸葛解释,已经算是贬大于褒了
5744532
5744532
欢迎你这种实证打脸的,再解释一下蜀不置史吧
5744532
5744532
可能是我没有搞清楚黑和批评的意思
5744532
5744532
蜀不置史这个是我以前看其他人的书看到的,原作者说这个是在黑诸葛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有一句我说错了,是褒大于贬
5744532
5744532
我也没看清楚,我还以为是褒大于贬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恩那,表示你确实理解了我想表达的意思~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三国志蜀书后主传里的评语,这里陈某把责任归于诸葛的行事不周全。对此我也是有疑问的,其一,只有诸葛执政时没有设置史官么?刘备、蒋琬、费祎时设置史官了没有?为什么只责备诸葛?其二,不设置的史官的原因是啥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在很多疑问没搞清楚之前,很难说陈寿是实事求是还是故意黑
最爱柴刀娘
最爱柴刀娘
他爹不是被牵连么?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然而并不能绝对导致陈寿会黑诸葛亮
最爱柴刀娘
最爱柴刀娘
哪有绝对的,都是推测
潜龙新月
潜龙新月

我比刘备会用人|・ω・‘)

回复

乱世豪情小霸王
乱世豪情小霸王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写这个之前,首先要翻下蜀传,除开刘备父子,诸葛亮传。看完再装比,这样写片面,而且无知

回复

圣光yolk
圣光yolk
膜拜大神!可惜我只看过魏略 实在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
sky且敛风翼
sky且敛风翼
政由葛氏,就是这么吊
圣光yolk
圣光yolk
一语道破天机!
贪吃的电冰箱
贪吃的电冰箱
卧槽,阁下有完本魏略?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恕我孤陋寡闻,蜀传是何人所撰?
lyb123yes
lyb123yes

陈寿本身就不是好鸟,他写的带有主观也说不准

yangwener001
yangwener001

我感觉是天才被人才打压,浪漫主义者被现实主义者抛弃,直言敢谏的遭利益群体报复,三方面都有。
另外欣赏题主的思维能力,不是会背书就有的。

回复

乔奕雯Even
乔奕雯Even
诸葛亮本身也是个浪漫主义 两个人浪不到一块去而已
星宇xxyyz
星宇xxyyz

旁观者发批评当然比在位做事情的人容易。
诸葛亮北伐未必期盼有什么成果,今天朝鲜挑衅美国也未必真的有什么想法。

Takeme55
Takeme55

借大神提醒,只评价“政由葛氏”足矣

残月孤寂
残月孤寂

这货和虞翻一样也是个喷子,身为太守不战而逃也有脸说别人?
丢了长沙使得关羽失了荆州主要的粮食产地,也丢了防御纵深

回复

冰河世纪冰激淋
冰河世纪冰激淋
同意喷子属性 给个御史什么的职位只管喷多好 国家也是需要喷子的
三勺盐君
三勺盐君

我要是负责刑罚的话,这货早该剐了

我又出道
我又出道

怎么不能废他,要我的话早把他砍死了,国家大的战略是不能又不协调的声调在里面的久而久之就会对高层的决策产生动摇,甚至影响统治根基。。。。

w916367322
w916367322

他太跳了,弥衡是死了,他还好活我

回复

Mu丿A丶迦樓羅
Mu丿A丶迦樓羅
唉从古到今都有以黑当权者为时尚的人啊
SaYoo_NaLa
SaYoo_NaLa
不会凭百无故的黑
Mu丿A丶迦樓羅
Mu丿A丶迦樓羅
唉可谁不犯错呢,无限放大,死咬不放别人错误的人,肯定也不是什么好鸟吧。。。。。
SaYoo_NaLa
SaYoo_NaLa
一也对,这是那种人的活法
太一辰子
太一辰子
任何一个为政者都有可以黑的点,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空谈者之会嘴炮罢了,祢衡相比廖立有实干的能力,但这两人都是把自己摆在错误的位置

发布回答

坚持原创,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