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总部旧血脉》剧情及画面试玩图文心得 德军总部旧血脉好玩吗

单机攻略      更新:2016-12-14

《德军总部:旧血脉》好玩吗?这款游戏的剧情和画面怎么样?这是很多玩家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德军总部旧血脉的剧情、画面、音效等方面的上手图文心得,希望对各位玩家了解这款游戏有所帮助。

说到《德军总部》系列,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的初代,它的出身远远早于现在最火的COD和BF系列,也算是一代经典了。那时,很多玩家被其新颖的玩法、简练的对白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剧情所深深吸引,而之后1992年由id工作室打造的《德军总部3D》更是大获成功,说它是现代FPS类型游戏的开山鼻祖一点也不为过。

在如今这个“突突突”大作遍地的年代,或许它已经不是最拔尖的那一个了,或许只是靠着过去光芒在勉强维持,但《德军总部》系列依然有不少忠实粉丝(特别是老玩家),依然不缺关注度,去年的《德军总部:新秩序》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作为《新秩序》的前传,今天的评测主角《德军总部: 旧血脉》也相当令人期待,那么游戏究竟如何呢?MYHP接下来就为大家解读。

故事剧情

本作的故事设定在1946年,游戏大背景下纳粹取得了二战胜利,玩家要再次扮演战争英雄B.J.Blazkowicz潜入德军总部,到狼堡窃取一份重要的纳粹机密文件。当然事情的发展不会像计划的那么顺利,我们的主角遭遇了埋伏,于是不得不面对重重阻碍逃离狼堡。在逃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纳粹党如何不人道地虐待俘虏,场面甚是…

《德军总部: 旧血脉》整个故事剧情并不长,大概只有5-6小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要面对一名喜欢用人肉喂狗的典狱长,他的残忍激发了主角的愤怒,当你把刀捅进那些面目可憎、堪比地狱犬的恶狗时,伸张正义的快感油然而生;而第二部分我们来到了伍尔夫堡,将面对敏锐的女军官海尔加,同时该段将有大家最爱(pa)的僵尸登场。在这里,人死了就会立即变成僵尸,没有转化时间,简直就是《行尸走肉》那些家伙的升级版啊!

本作中,我们的特工英雄B.J.Blazkowicz并非独自一人在战斗,两个在特定剧情里给玩家提供帮助的妹子算是游戏中少有的温馨,用暗号跟她们接头之后,她们会把你收留在其住处并提供线索帮助玩家达成目标,遗憾的是游戏为她们安排的结局并不是那么圆满。

总体来看,《旧血脉》的故事流程并没有太大亮点,无非就是讲述了主角靠着光环粉碎了纳粹军团的阴谋,所谓的阴谋也是掘开墓地控制亡灵军团的老一套罢了,典型的英雄主义剧情。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我们有多久没在该系列中看到“元首”了?复活一个也行啊!


游戏画面

跟传统的基于DirectX图形接口的游戏引擎不同,《新秩序》和《旧血脉》使用的都是基于OpenGL接口的id Tech 5引擎,该引擎在理念上有它先进的一面,然而在这个玩家需求决定一切的市场经济年代,总给人一种点歪了科技树的感觉。

首先,我们要严肃地谈谈极度不匹配的游戏内容和体积,流程只有5个小时,画面也跟“碉堡”这个词搭不上边,却硬生生地占用了30多G的硬盘空间。究其原因,是因为制作中涉及到了海量贴图纹理技术“MegaTexture”,它把场景中几乎所有物件的贴图都合成为一个巨大贴图,再以网格区分的形式在游戏中实行分段载入,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大会出现重复的物体比如两张一样的椅子,这方面确实比传统引擎更先进;但缺点也被无限放大,同样的精度下,容量体积将会是传统游戏的数倍。

其次是画面的环境互动性低下,因为随便在一张大贴图上乱动是很容易移位出错的,在《旧血脉》中,除了一些预设的道具箱、不稳固的墙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物体在弹打炮轰之下都保持纹丝不动。虽然某些石柱、掩体墙可以在重武器的轰炸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损毁,但它们的根基一定不会倒,所以在游戏中你不会看到那种汽车被炸飞、房屋被轰塌的场景,跟使用寒霜引擎的战地系列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另外,场景中很多本该为动态的元素也都表现成了静态:旗帜不会迎风飘扬,水面没有波澜,各地的光线也是纹丝不动,整个场景死气沉沉,在动态方面的表现甚至还不如一些小游戏,好歹人家的木桶还能在水面摇晃呢。

最后,id Tech 5的贴图原理也比较特殊,它是通过硬盘到内存再从内存到显示适配器的三级缓冲来达成在游戏中远近景的视觉细节,其缺点是细节的更新和同步十分慢,具体在游戏中的表现就是拉近后画面的贴图精度细化延迟严重。这在id Tech 5引擎的首部作品《狂怒》中表现很明显,而在《旧血脉》中,狡猾的制作商干脆让远景彻底模糊,即使把画面拉近也不会变精细,这样就不会有所谓的延迟问题,但该做法实是逃避而非解决问题。

音乐音效

本作在音效方面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但还是达不到3A大作那种紧张激烈、给人爽快感的水准。BGM的基调与剧情基本吻合,并没有什么大的偏离,但就是不温不火,即便僵尸登场时恐怖惊悚的气氛也缺乏震慑力;NPC人物对话中那带有德国口音的英语听起来倒是别有一番味道,但配音和细节没太多感情投入,代入感只能算凑和;枪械和重武器的音效听上去很震撼,打击感也还算不错,但细节方面还是不够严谨,例如子弹打到敌人钢盔上跟打在身体部位没什么区别,没有金属碰撞的声音。


玩法/表现力

和前作一样,这次《旧血脉》也是没有多人模式的,而且单人模式也是属于那种单线过关型的,在这个自由度和互动为王的年代,制作组的思路确实有些奇葩。好在本作的玩法比较多样,有些构思还是很新鲜的,例如在逃离监狱关卡里,玩家遇到的重甲兵火力强悍但是需要一根电缆来维持供电和运行,我们可以跑到附近的开关将电源关闭,并在恢复正常前冲到重甲兵身边切断电缆;玩家还需要利用手上的水管来完成攀爬、撬门和开机关等动作,甚至用它来抵住下降的门,然后滑铲穿过缝隙并取回水管,这一系列动作连贯流畅,视觉效果很酷;在初次面对大反派海尔加军官时,B.J.Blazkowicz还要伪装成一名服务生,提供斟酒服务来接近海尔加,游戏后期玩家还有机会操作一台大型人形机器,感受屠杀僵尸的乐趣…总之,虽然流畅较短,但我们从头到尾一直在体验不同的元素和玩法,不只是纯粹的“突突突”。

但是跟当下的主流FPS游戏比起来,本作提供的武器种类有些少,例如手枪、冲锋枪之类的都只有一种型号(作战手枪不能算常规手枪),没有可选择的余地。前作中的一大亮点“高科技武器”也不复存在,火力最强的就只有双持了。武器切换时,转盘式的选择菜单也不够人性化,用鼠标滚轮挨个选实在碍事,影响战斗流畅度。另外,角色还有体力值和护甲值的双重设定,其中体力值虽然是用数字表示的,但本质上是格子形式:每20为一格,若体力在81-99之间,那么休息后就会恢复到100;但若在61-80之间,就只能恢复到80,这样的设定还不如直接用格子表示算了,那样还直观些。

敌人的种类大致分为士兵、军犬、僵尸以及僵尸犬,外加一些重甲兵(机器人)和无人机,话说德国这时候就掌握了无人技术,还是飞行机器,难怪在《新秩序》中能统领地球。其中士兵又分为普通士兵、重装士兵、狙击手等,他们的AI有一些差异,普通士兵和狙击手会跟你拼枪法,重装兵则会靠近进行压制,军犬直接扑脸,用匕首捅几刀即可。而中后期的僵尸智商就瞬间为0了,只会冲过来抓你,不过攻击力很高,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抓死。

当然,很多场合下玩家还可以选择潜行,近身或者用消音手枪进行暗杀,但由于本作是没有小地图的,更不会有红点显示敌人的实际位置,所以操作起来难度偏大。潜入作战时,右上角的标示会显示敌人的方位和距离,至于是在屋里还是屋外、楼上还是楼下,你还是完全不知情。而且一旦被发现,纳粹就会立即拉响警报请求支援,这时候就只能进入疯狂突突突模式了…


特色/创意

虽然同为射击游戏,但本作跟当下主流FPS游戏的侧重点很不一样,它既没有COD系列那种震撼的剧情和激烈的战斗场面,也没有BF先进的图形技术以及多人对战的游戏性,本作更多的是让玩家在短短的流程中体验一遍各种各样的玩法,有潜行智取有正面火拼,有角色扮演,有机甲操作,甚至还加入了一些动作元素,但却又不深入展开把特点放大化,仅仅是“点到为止”。

总结

id Tech 5引擎并没有为《德军总部: 旧血脉》带来令人满意的画面效果,反而因为引擎的特性和弊端,使得画质和容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知道这是意味着id的东山不再还是OpenGL图形接口的夕阳日下,即便不谈画面,笔者仍然认为id把该系列交给MachineGames工作室是个错误的选择。

至于游戏玩法,制作组确实在尝试为游戏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特别是动作和策略方面的侧重。射击游戏不全是无脑突突突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新的玩法和理念,来打造让人印象深刻的关卡。战斗部分也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射击游戏套路,而且流程非常短,往往刚热身就已结束。

笔者真心希望MachineGames能总结这两部作品的得失,利用系列知名度来吸引一些优质资源,打造出品质和名气相符的作品,否则这样下去也是“出一部少一部”的节奏了。最后,请问敢不敢来个多人模式?

优点:较好的射击手感,丰富多样的玩法,不是一味地突突突

缺点:流程过短,画面细节一般

原文地址:http://www.18pk.com/web/wen-258801.html 转载请在文首保留此行。

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