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战争(Halo Wars)》灰熊号的自行设定及评析

单机攻略      更新:2017-08-18

以下的设定皆是从HaloWikipedia及敝人设计科幻战车的经验整合而成,若有正史请以正史为准。

M808B超级升级版灰熊号
 

诸元:

形式:后置引擎

全长:11m(炮管向前)

车宽:3.7m

车高:2.8m(炮塔顶端)

空重:67公吨

战重:75公吨

履带:五条

驱动轮:五具

人员:2人并列式(驾驶,车长/炮手)

发动机:APE-300燃料电池马达

燃料:燃料电池

马力:2000HP

推重比:26.6HP/ton

加速性:2.2m/s

爬坡率:60%

斜侧率:40%

道路极速:74km/h

越野极速:60km/h

武装:

两门1200高初速主炮(130mm 44倍径炮)

一挺M247T同轴机枪(7.62mm)

一门反人员榴弹发射器

装甲:

钛陶装甲

高密度爆炸反应甲

主炮弹药:

Mk-755B动能高爆复合弹

弹筒套:130mm

弹径:80mm

穿甲力:>2100m RHA

有效射程:>8000m

初速:2400m/s

重量:45kg

灰熊号战车系为M808B天蝎号主战车的超级升级版,其升级最显著的就是两门主炮和第五条履带,其装甲也看起来更为雄厚,为了配合两门巨炮的增设,灰熊号装备了更先进的射控系统、稳定系统以及更深的炮塔环,而因升级而增加的战重,则以大功率的2000匹马力电动发动机改进。



攻击力评析:

1200高初速主炮是人类科技中的终极战车炮,由90mm高初速主炮大幅改良而成,属于电热化学炮的一员,故拥有超高初速的同时,却不用处里火药量增加而增长的弹壳,因为电热化学炮跟本不需要弹壳。

不过由于弹体增大,装填时间稍较天蝎号长。

UNSC的高初速主炮采用的弹药一清色都是动能高爆复合弹,此型弹药能够一体多用,并透过电磁线圈引信设定来达成引爆时间,使它能在转眼间从专职反战车的弹种成为反人员弹种。

反战车时,该型弹药先由高密度钨合金的弹头突破装甲,接着再引爆弹体后段的高爆药从内部炸毁目标,其运作原理为弹头内的微晶片,它会依照发射前火控系统所提供的目标数据进行适时的引爆,因此在反战车的用途上,倘若炮车已经接受到共享的敌人资料,那反战车的威力将会达到最大,而穿甲力过强造成的低杀伤力之情况也会消失。

以下跟据掳获的亡魂号测试,由1200高初速主炮搭配上Mk-755B之穿甲力

7500公尺处单发造成目标正面装甲严重损坏

4900公尺处单发造成目标失去战斗能力

3000公尺处单发造成目标完全炸毁

值得注意的是,炮手可以选择让单管发射或是双管,如果是双管,此有效射程大约会再向上提升800至1000公尺不等。

反碉堡时,其原理与反战车类似,但更仰赖于微晶片的自我控制,因为雕堡的厚度难以从预设资料中取得,只能大约猜测其材质,微晶片透过已记录的资料,接收弹头当下的速度,就能知道在何种材质中前进,降低了多少速度就代表前进了多远,当抵达指定速度时,高爆药就会引爆,摧毁雕堡中的有生物体及物资。

反人员时,由于Mk-755B的价格高昂,故此弹种鲜少用于该用途,然而有必要使用时,主炮的火控系统会提供给微晶片距离资料,并在目标区上空适时引爆。

灰熊号的主炮虽然是种全能型武器,但是在面对星盟步兵的饱和攻击时,装甲兵需要一种更高效率的反人员武器,装置在炮塔右下方的反人员榴弹发射器就是最适合的工具,藉由一次发射出多发榴弹,并于目标区炸裂时射出上千枚钨钢弹,获得对软目标最大的杀伤效果。

除了主炮与反人员榴弹发射器外外,灰熊号还配备一挺反人员用的M247T同轴机枪,使用7.62*51作为弹药,此款武器只在某些星盟单兵或星盟轻载具前有效,因此常用以弥补主炮填装时的火力空隙,而不会单以此武器攻击敌军。

由于未配备炮塔顶机枪,故近战时将可能被突击成功,所幸灰熊号能以高炮塔转速来弥补,但对于步兵的近接支援仍是相当倚重的。



生存性评析:

灰熊号针对天蝎号的装甲弱点进行再一步的强化,战重也因而升至75公吨,透过更厚重的钛陶装甲,基本防护力已经可以承受多发猎人燃料炮直击,并足以抵抗电浆迫击炮的非直击爆炸波。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护力,灰熊炮采用一种特殊的高密度爆炸反应装甲,不同于普通的爆炸反应装甲,藉由电磁感应板的高速反动,弹射出以秒速900公尺行进的高密度合金板,大小为60*60平方公分的50厘米厚合金板。

启动机制仰赖于周遭的迫近敌火感应系统,经实验证实,它能有效让猎人燃料炮提前引爆而不伤害到车体,但如果第二次敌火又攻击同一点,它将不会提供任何作用。

但面对电浆迫击炮的攻击,任何人类地面载具都是不堪一击的,唯一可以降低伤害的方式是在炮塔顶上加装高密度反应装甲,不过也仅止于让车体有较大的存活机会而不保证还能保全战力,因为过近引爆电浆迫击弹仍能释放高热能,造成某些精密的炮塔顶仪器失效,且若反制的角度不正确,迫击弹仍能突破装甲直击车身。

被升级成灰熊号的理由,自然是关乎高生存性的,跟天蝎号一样,它的弹药全数置于炮塔,并设有两个独立弹仓,配备自动净洁灭火器,即使不幸有外物射入也能在短时间内扑灭火势,面对电浆武器等高能量发射器时,灭火器往往是无效的,此时顶部的泄压板便发挥了极大的效用,能将被引爆的弹药能量全数导向上方,免得将整具炮塔给炸了。

人员仓的部份,虽然被电浆武器突入后生存性是极低的,但战场上时常发生天蝎号遭命中后,发动机的隔间被爆破,火势则瞬间沿烧至人员仓造成伤亡,因此灰熊号除了强化隔间外,亦在人员仓与发动机仓装置了自动净洁灭火器,不同于军用载具主流的海龙灭火器,净洁灭火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且拥有相似的灭火效能。

此外,战员的座椅采用了悬空式设计,除了有助于提升于崎岖地型的舒适度外,也能防止让地雷的震波直接传至成员,而在成员仓侧靠中央的隔仓,则放有三日份的口粮与饮水。

机动力评析:

为了配合达到75公吨的战重,灰熊号的发动机级成2000匹马力的电力发动机,并在车尾处配上第五条履带,以承受过度增加的战重及分摊面积压力,在2000匹马力的驱动下,它仍保有26.6的推重比,并能在一秒内加速2.2公尺,道路极速每小时74公里,整体机动力还算不错,但在某些峡窄及恶劣地质区域,机动力将会被它的体积及重量所限制。

整体评析:

就跟它的设计初衷相同,它是天蝎号的强化版,经增加体积重量来大幅强化自身的火力及防护,在陆战队这种常需要强攻突破的军种中,他们最需要的莫过于此种载具,坚甲重炮的灰熊号往往能在任何战场上无往不利,但它毕竟只能少量存在于UNSC陆战队中,甚至被较次级的升级版取代。

陆战队在初波兵力投射上,仰仗的是高速行进的鹈鹄号,未经升级的天蝎号对它来说已经是种沉重的负担,增重后的灰熊号更是不合格,完全无法在搭载它的情况下还自由进行回避动作,因此搭载灰熊号的鹈鹄号也鲜少直接将它载入火线,免得造成自身与货物全毁的惨况。

基于此因,灰熊号难以在初波冲突中发挥威力,除非驾驶或指挥官甘愿冒着这种危险投射部队。

在无法于第一波发挥应有战力之下,灰熊号的战场便处处受限,不是投入战场时已经居于中期,就是做最后的拼死阻击战,在后期的战况中,人类的资源一日日减少,对资源消耗庞大的灰熊号来说,无疑是加深了工业能力的负担,且UNSC的战术方针已经不再只是著重于重装突入,这让灰熊号更无立足之地。

最后,UNSC终于停止了灰熊号的生产线,并让剩余者在守势战斗中发挥最大的效力,实战中证明,灰熊号在各地的阻击及守势战斗中成为星盟地面部队莫大的威胁,但随着战场的沦陷,尚在人类行伍中服役灰熊号也渐渐步入历史,在人类的超重装战车史上写上最后辉煌的一页……



真实评论:

在以上的评析与设定文中,是比照HaloWikipedia与敝人设计科幻战车经验整合而出的,所以倘若以后官方有出真实设定的话,还是以官方为准,不过在官方发言之前,敝人的设定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存在……

在灰熊号威猛的外表下,其实藏有不少设计上的缺失,其实就如历史上出现过的超重装战车一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HALO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用科技昌明一字带过的,然而在超科技中仍有许多不可改变的基础层面。

首先是火力的部份,敝人提出以下不合理的四点:

1.双炮

2.无车顶机枪

3.第五条履带

4.不良的履带设计

5.无主动防卫系统

双炮的部份,本身就是个科幻游戏的浪漫兼错误,在双炮齐射下,产生的后座力除了对于制退器是种苛求外,炮塔的强度和炮塔环也要大幅强化,才能应付超重的武器系统,其产生的重量将会对战车的机动力有不良影响。

或许在无人炮塔的设计,可以加长制退距离以减轻制退器的负担,但灰熊号的自填机是从后方供弹而非从下方,因此过长的行程反而会对装填过程不利,不能从下方供弹是碍于超大的回旋系统,当天蝎号的炮塔被炸开时就可以看到此项设计。

在它还是天蝎号时,无车顶机枪想必是碍于炮塔顶部空间的不足而未装设,但灰熊号有足够空间而未装设则是令人匪夷所思,HALO中的战斗虽然是旷野居多,但仍有机会于小空间处战斗,此时多一挺可以攻击不同方位的武器就会相当好用,特别是对于灰熊号这种超大型战车而言。

上文说以高速回转速度弥补,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完美且容易衍生出问题的,首先又是炮塔环的问题,高速代表对于炮塔环又要更进一步的加强,且再高速旋转下急定止,对于旋转系统也是负担。

其二就是这种方式不能真正满足对于多目标的攻击,一旦目标的方位差距过大,还要求炮塔旋转将是种缓不济急的动作,特别是在某些空间中不允许旋转炮塔。

第五条履带的设计,是本车最严重的错误,原先的设计只是为了承受激增的重量,但却成为原地旋转最大的问题,撇开旋转时不能产生回旋力不谈,但它反而会产生惊人的阻力,拖垮整辆车的机动性。

更遭糕的是,它尴尬的位置不但拖累机动性,还很容易在回旋中脱落或是早夭,这种因素对后勤和续战力都是种累赘。

履带的部份,在接地面积大的方面是值得嘉许的,而宽达车体三分之一宽的接地系统,则是提供了主体极大的防护,但有一点却极不合理,接地系统的活动范围是以车中央作为轴心来活动,这种设计虽然提供车辆极大的越堤性,甚至可以吸收掉地雷产生的爆炸力,却也带来对避震的问题。

如果震动来自履带外端,那避震效果将会相当优良,然而越靠近中央,震动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甚至是没有缓冲的直接能量传递,此时要担忧的就不是地雷之类的东西,而是从鹈鹄号直接丢下来的冲击。

主动防卫系统这东西,其实像IMI出的铁拳系统,应该就能提前引爆燃料弹,只是为何没装,不是工程师的疏失,就是对自己的装甲过度自信。

原文地址:http://www.18pk.com/web/wen-269967.html 转载请在文首保留此行。

感兴趣的